【创作不易,麻烦点个关注再看,让您第一时间看到深度好文,感谢!】
咱们国家的文化底蕴很有意思,在强调个体和群体的关系时,更多的偏向于个体意志服从集体意志,不太能接受特立独行的人在集体里跳脱。
以前对这个事一直没有怎么太关注,直到最近几年,很多人都开始讨论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个性,越来越“悦己”时候,才开始琢磨这个现象。
先说结论吧,个人认为年轻人的“悦己”,其实是大势所趋。
要讨论这个话题,咱得先理解,人为啥要社交,为啥要融入集体。
终究到底,是因为穷。
咱们国家富裕起来,也就这40年的事,在这之前,基本都是一穷二白。很长一段时间内,咱们国家都不能算作一个工业社会,本质上还是一个农业社会,很多人在改开前,都还是挣扎在温饱线上。
穷为啥就要融入集体呢,道理也不复杂,因为离开了集体,咱们就很难活得下去。
所以咱们很多老一辈的都知道,咱们国家的宗族、家庭观念特别的浓厚,之前农业时代的年轻人,你要想活下去,第一个要融入的集体就是家庭和宗族,因为你一个人自耕自种,遇到天灾人祸的,独木难支。
工业时代的年轻人,你要想活下去,你得融入工人阶级这个大的群体,因为工业革命首要条件,就是分工协作,一个人啥也干不成。
融入集体,就得有代价,代价有两个,一个是讨好型社交,一个是服从性执行。
社交很简单,就是你得懂人情世故,别人请你吃饭,你得请回去,否则就是不懂事,别人找你玩,你得跟着一起去,偶尔还得你反过来组个局,请别人出去嗨。
科技不足够发达的时候,老百姓的生活到了晚上是没啥娱乐性的,所以三五成群的出门社交,就是融入集体的一种生活方式,不喜欢还不行。
服从性,就更简单了,服从性社会里,要么你听你父母的,要么你听领导的,要么你听政府的。不听话,在咱们的基因里,可不是一个啥好词。
现在为啥年轻人不这样了呢。
按照上面说的这些,其实也很简单。
第一,现在的年轻人人不再为了温饱担忧,人一旦脱离了温饱,就会第一时间脱离服从性,没了服从性,就有了个性,就不太迷信权威,看不上老板和专家。
第二,科技发达了,很多个体脱离了群体,没有社交也能活的很好,比如自媒体、游戏,有一部手机配上网络,咋也饿不死,甚至还衍生了很多的个体创造性,比如一人公司。AI时代来临后,这种趋势会更加明显。
因此为啥说,年轻人的个性和悦己,是大势所趋。
首先是经济发达了,整个社会的保障体系相对完整,就出现了很多的宅男,不只是宅男,还有宅女。
年轻人不喜欢老一辈的社交,不喜欢在酒桌上,饭桌上,违背自己的本心去推杯换盏的,极度不情愿的“讨好”别人。除非一起吃饭的是自己愿意相处的人。
为了给自己的社恐找到一个正当性的背书,什么E人,I人就顺理成章的出现了。
其次是技术发展后,人们打发时间变得越来越容易了,一台电脑,一部手机,一个网络,就能杀死大量的空余时间。毕竟一天的工作后,留给自己的时间就那么一点点,在自己的地盘上,怎么舒服怎么来,人就有了大量的“自决性”。
所以很多老板搞不懂,为啥年轻人特别排斥所谓的公司团建,最烦搞70-80后那套的洗脑玩意。
最后,年轻人的悦己,催生了一大批新兴产业的爆发,对,就是爆发。
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观念,这是所有做商业的人必须理解和接受的。
最早爆发的是“平替”+“颜值”,也就是好看的商品+极致性价比。这个领域比较有代表性的,就是小米。
平替的由来,一方面是民族自信,90后成长起来的这一代人,打记事起,咱们国家就是一个明晃晃的强国,所以他们在消费观念中认为,不认为要买奢侈品或者洋品牌,才能证明自己,优质低价,再加设计精美的国产货,完全可以满足自己。
再爆发的就是“宠物”,撸猫撸狗,是很多年轻人的爱好,因为宅,因为社恐,大量的宠物给年轻人提供了情绪价值。
最后爆发的是细分品类的商业机会,例如年轻男性化妆品,这个赛道最近几年异常红火,出现了男士彩妆,男士护肤等一些品牌。
相对应就出现了一些年轻女性比较喜爱的果酒,低度果味啤酒等等,有些品牌甚至把上面谈到的这些品类做成了非常大的生意。
尾声
这个话题比较大,总的来说,年轻人开始为自己活人了,这个趋势不可逆,甭管你看得惯看不惯。
要说是民族自信也好,是科技发展也好,是大家的教育程度变高了也好,总之不是啥坏事,年轻人一方面个性,一方面悦己,但是不耽误在各行各业涌现出一大批年轻的人才,勇挑重担,敢于付出,至少目前来看他们干起事业也不会输于父辈。
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,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,这种趋势一旦形成,个人认为反而更加有利于未来经济、技术的变革创新。
毕竟讨好型,服从性听上去也不是啥好词。
全文完。
喜欢的话,帮忙转发让更多人看到,顺手再要个关注,感谢您的支持!
